哪些企业胜出、哪些企业出局,要由市场做出选择。
亚洲证券协会对此提出质疑,代表了不少境外投资机构的担心:启动前不明确,启动后一旦征税,对既往的诸如股息、红利以及资本利得等收入追溯征税,肯定会给机构带不小的麻烦,也会让它们面对合规风险。此前,亚洲证券业协会致信香港证监会,针对沪港通草率推出提出种种意见,其中最急需解决的是境外投资者税收政策不明确的问题。
投资者只有熟知市场规则才能赚钱,内地机构和投资者应该向香港同行们学习。三是买卖证券形成的差价收入(即所谓的资本利得)。从亚洲证券业协会提出意见一事看,内地投资者与香港投资者的差异就显现出来。然而除QFII之外,对于其他境外投资者,尤其是通过沪港通渠道投资内地市场的境外投资者如何缴税,迄今内地政策一直处于空白状态。所得税方面,机构投资者需要对他们的股息、资本利得按1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这么做可确保此次不像2007年的港股直通车那样虎头蛇尾。境外个人投资者如果按照内地标准,其股息红利税也由上市公司代扣代缴,其个人所得税由于是个人自行申报,该税种也可和内地投资者一样免缴。四是在开放格局上,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
在政策框架中,中央明确提出,社会政策要托底,民生保障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更加注重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就业吸纳能力的提升与产业结构的变动不无关系,服务业开始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综合近两年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特征、新思路、新做法,笔者认为可从6个方面理解新常态。2011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3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为38.5%,比第二产业高出8.4个百分点。
进入专题: 新常态 。也就是说,中央作出新常态的判断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表现出来的新特征进行研判的基础上作出的。
建立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行动框架,把改革放在重中之重,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改革开放,激发市场内在动力和活力。对新阶段性特征的理解直接影响对新常态的认识,笔者认为,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在近期表现出一些迥异于以往的阶段性特征。就业优先成为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成为5大建设的内容之一,城乡养老保险逐步接轨。二是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仍然是发展的基础。
4.民生新常态 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环境、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在决策者的视野中获得了更大的重视。三是国际投资上由引进来为主转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在以往,季度经济形势的研究部署基本由国务院常务会作出,政治局一般只在年中和年底才讨论经济工作。五是改革成为未来增长最大的红利,改革将充分释放出市场活力,把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中央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对其进行了新的定义,意指我国经济发展在新阶段呈现的一种崭新的而且将持续一段时间的发展态势。4.加快改革创新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一是需求结构上,经济增长从过去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转向更多依靠消费和内需。三是30多年发展积累起来的资本也为我国在全球寻找发展机会、实现发展提供了条件,资本积累基础上的对外直接投资既分享全球发展机遇,又拓展发展空间。
六是在地域上,由沿海开放为主转向沿海、内陆沿边开放并重,扩大内陆沿边开放转变。面对这一现实,一是准确把握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准确分析可能引发经济快速下行和风险增大的各种边际变化,采用有效方法应对和化解,争取做到有备无患。一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拓展了外部发展空间,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则在内部空间启动两个发展的发动机。六是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将创造巨大的内需空间。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6.出口低位增长,外部失衡缓解 加入WTO后,我国出口一直保持在20%以上的速度增长,金融危机后出口趋势性滑落,今年更进入个位数低速增长,未来出口将告别高增长,进入低位增长时代。
一是经济规律自我作用的结果,是我国潜在增长率自然下滑的结果,也是各种资源和环境约束所决定的。在新常态下,规模不再是企业成功的利器,只有持续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企业才能保持基业长青。
近年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例也一路下降,2007年该比例高达10%以上,2010年下降到4%,2013年则为2.1%。3.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经济呈现服务化态势 2013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一次超过第二产业,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速继续高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6.6%,比第二产业高出0.6个百分点。
此外,作为中央领导经济工作决策协调机构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透明化也传达了党加强经济工作领导的信号。1.增长速度进入新区间 改革开放30多年间,我国经济实现了年均9.8%的增长,但从201 1年开始增长速度出现连续下滑,从2010年的10.4%下滑到2013年的7.7%。
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再回落到7.4%,大家开始意识到经济增速的滑落可能是一种持续态势,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2012年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首次超过投资,比投资高出1.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消费贡献率继续攀升,高达54.4%,比投资贡献率高出5.9个百分点。而政府则要通过改革为企业创新打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二是对外贸易上由出口为主转向进出口并重,从货物贸易为主转向更加注重服务贸易。
同样的宏观环境下,重化工业和新兴产业呈现冰火两重天。5.重化工业低迷,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长期以来高歌猛进的重化工业遭遇重创,煤炭、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化工等行业或出现产能过剩,或出现价格下跌、利润下滑。
今年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为2.77倍,继续缩小。六是城乡结构上,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城镇化更加突出以人为核心,强调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突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是区域结构上,东、中、西部的传统格局有所弱化,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新的区域发展重点渐次崛起。一是价值观上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有所为有所不为,既算经济账,也算政治账。
四是技术创新正处于集中爆发的前夜,制度变革将使得抽屉中的技术更加迅捷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政策框架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基本思路,将宏观、微观、社会政策统筹起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在惯常的年中和年底会议之外增加专题会议讨论一季度经济工作,凸显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有所加强。二是产业结构上,第三产业开始超越第二产业。
1.速度新常态 经济进入增速换档期,正在逐步过渡到新的均衡增长区间,目前来看,大家认为这个区间的中轴线可能在7%左右,形成的原因有二。5.调控新常态 在新常态下,我国对宏观调控进行了全面创新,形成了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
随着居民户籍制度改革、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城乡关系将进一步协调。七是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主动参与完善全球治理机制和国际规则制定,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积极参与者和利益攸关者。
6.开放新常态 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强调主动布局,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强调内外平衡。五是企业结构上,在稳定大企业发展的同时,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尤其就业的作用更加突出,政策加大向中小企业倾斜。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